本文共1829字 | 内容深度:★★★☆☆
王安石的诗歌 《元日》,是大家对于古代春节习俗最为熟悉的描述:「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争插新桃换旧符。」 其中「东风送暖入屠苏」句争议颇多,但最常见的理解是指共饮屠苏酒的情景。宋代李壁的 《王荆公诗注》中, 解释屠苏说:「屠,割也;苏,腐也。今医方集众药为之,除夕以浸酒悬于井中,元日取之,自少至长东面而饮。取其滓以绛囊盛,挂于门桁之上,主辟瘟疫。」
唐宋时代的诗词中,常见屠苏酒的身影,作为除夕、元日的饮品。如卢象 《赠郑虔》「书名会粹才偏逸,酒号屠苏味更醇。」 方回《丙申元日五绝 》「后饮屠苏懒奔走,可能也喜鹁鸠晴。」陆游的 《除夕》:「炽炭炉中百药香,屠苏煎酒代椒觞。」等等。
当时人们饮屠苏酒的风俗,有一特别之处,即前文所述:「自少至长东面而饮。」也就是说,阖家共饮屠苏酒时, 要席间年纪最小的先喝,而年纪越大的越要最后喝。晋人董勋在其《时镜新书》中解释说「俗以小者得岁,故先酒贺之,老者失时,故后饮酒。」每过新年,少年者成长,先饮以为庆贺;年老者韶华渐逝,所以留在最后再喝。
这样的习俗,也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于时光易逝,人生短促的感怀, 苏辙的《除日》诗「年年最后饮屠苏,不觉年来七十余」,赵师侠 《鹧鸪天》词句「残蜡烛,旧桃符,宁辞末後饮屠苏」 ,方干《元日》诗中「才酌屠苏定年齿,坐中惟笑鬓毛斑」 等等皆是如此。
《容斋续笔》书影
对于屠苏酒的起源,宋人洪迈在其《容斋续笔》中考证,「今人元日饮屠酥酒,自小者起,相传已久,然固有来处。后汉李膺、杜密以党人同系狱,值元日,于狱中饮酒,曰:‘正旦从小起。’」。依据「正旦从小起」的习俗,洪迈认为东汉(即文中后汉)时就有屠苏(酥)酒了。
屠苏酒是一种使用中草药材炮制的防疫药酒,东晋葛洪的《肘后备急方》中最早出现了它的处方、炮制和饮用方法。其方曰「大黄五分,川椒五分,术、桂各三分,桔梗四分,乌头一分,袚褉二分。」炮制和饮用方法为:「七物细切,以绢囊贮之,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置井中,至泥。正晓拜庆前出之。正旦取药置酒中。屠苏饮之于东向,药置井中,能迎岁,可世无此病。」书中还提到,「此华佗法,武帝有方验中。从小至大,少随所堪,一人饮一家无患。」这也是屠苏酒起源于汉代的一个证明。后来,唐代名医孙思邈也在其《备急千金方》中引用了这一药方,言其「辟疫气,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。」
清宫殿藏本孙思邈画像
唐宋时代,屠苏酒在民间有着广泛的饮用习惯。除元日外,冬春日常也会饮屠苏酒,陆游《初春纪事》诗即有「美哉丰年祥,入我屠苏觥」的诗句。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、清代高濂《遵生八笺》中也都有屠苏酒的记载。而元日饮屠苏酒习俗,大概到了清朝就湮灭不在了。清乾隆嘉庆年间许琰所著《风俗考义》中提到屠苏酒时表示,「今以黄酒代之。」
不过,时至今日,与中华文化渊源深厚的两邻国日本、韩国,都还保留着年初元日饮屠苏酒的习俗。喝屠苏酒的习俗最早在嵯峨天皇时期被引入日本皇宫。文献记载,天皇用屠苏酒宴请前来贺年的文武百官。使用用红色三角形的口袋,内装屠苏散,泡制成为屠苏酒。
日本超市里配制好预包装的屠苏散
现在日本的习俗,元旦早晨的第一桶水称为「新水」,在敬神之后加入一包「屠苏散」,再加入酒来调制,就成了全家一起饮用的「屠苏酒」(お屠蘇(おとそ))。在部分家庭,还保持着同中国传统一致喝法,由年少到年老依次饮用。讲究的家庭还会有专门的漆器或锡器饮酒器具,十分精致。日本人民相信,饮用屠苏可屠绝鬼气,苏醒人魂,保一年不生病。作为新年民俗的一部分,饮用屠苏酒本身又成了一种精神寄托,阖家团聚又洗刷一年晦气。
在韩国,同样也有饮用屠苏酒的习俗。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的所编制的《韩国民俗大百科全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
屠苏酒是指放有可祛邪益寿的屠苏,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,为岁酒的起源。屠苏酒是由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(精通方药、针灸、养生术,曾治愈过曹操的病)发明,具有避免疫疠及一切不净之气的功效。……据《东国岁时记》记载,屠苏酒是岁酒的起源。十八世纪末期,普通家庭尚不会酿制屠苏酒时,则将其他药酒和清酒当作「屠苏酒」,全家人围坐而饮。后来,家家户户开始自家酿制屠苏酒,成为了岁酒。一般添加几种香料和桂皮后则为药酒,由此促进了药酒文化的发展。
无论古今中外,人们在元旦日共饮屠苏酒,都是要藉此避除疫疬,祈祝吉祥康宁。以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,屠苏酒所用的各种药草成分很难有防疫的作用,甚至其中的乌头等成分还有毒性。依然有着饮用屠苏习惯的日韩国家,也对其成分做了调整。最近,日本更是流行的是直接饮用新鲜生产的清酒生酒(Nama Sake)作为屠苏酒,而不再加入屠苏散了。
作者 / 编辑:峄峰
©版权所有 转载请联系 [email protected]